美国加州理工学院GROWTH学者叶泉志博士主讲 “流星观测在行星大气研究中的应用”学术讲座
为提高同学们对行星大气研究的科普性认知,拓展专业视野,12月7日上午,我院邀请了我校2006级大气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GROWTH学者叶泉志博士主讲“流星观测在行星大气研究中的应用”学术讲座。我院党总支副书记陈诗诗、2017级辅导员何焯燃出席了本次讲座。我院陈俊文博士主持本次讲座。? ? ? ? ? ? ? ? ? ? ? ? ? ??

陈俊文博士主持讲座
叶泉志博士首先从自己发现小行星的经历为切入点,引出讲座的主题。叶博士谈到,流星体虽然来自太空,但流星本质上是一种大气现象,对流星现象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热层底部的了解以及研究太阳系形成初期留下的物质以及地球和行星的形成。此外,这些研究对人类涉足太空大有裨益,甚至流星本身就能做通讯传递。叶泉志博士介绍到,科学界常使用视察的方法测量流星的轨道,以了解流星的方向、速度和强度,例如用流星雷达来观测风的情况,或通过跟踪流星的轨道探索流星与大气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的化学变化和现象。叶博士指出,北美、南美都有流星雷达的分布,人类可以将数据叠加得到流星活动的规律,也可以分析流星的残骸以获得外太空的资讯。叶泉志博士还为同学们介绍了一种奇妙的现象,即太阳系其他行星上也具有流星现象,这为我们了解这些行星的大气性质和所处环境提供一扇独特的窗口。此外,探索流星降落对中国乃至对人类的影响也是研究的一大方向。从1994年彗星撞击地球时起,人们就开始研究彗星对地球等行星的危险,并拓展到研究其他小天体对地球的影响。讲座最后,叶泉志博士向大家提出浪漫的提议:“同学们12月14号都出去看看流星雨吧!”

叶泉志博士介绍求学经历

叶泉志博士讲解流星知识

同学们认真听讲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纷纷向叶泉志师兄提出自己的疑问。针对郭丹妮同学流星的分布是否随机以及在不同地点观测的区别的问题,叶博士表示,流星雨方向可以预计,但是出现的时间是随机的,观测确实受地理位置影响,但“光污染”等因素也会影响观测效果;对于黄玉娟同学询问的流星颜色不一的原因,叶博士解释到,流星的光亮不同取决于辐射度的光谱,组成流星体元素不同,辐射出来的光谱就不一样。

郭丹妮同学提问

吴玥同学提问
最后,陈诗诗副书记对叶泉志博士的到来表示感谢。她介绍了叶泉志博士本科时期发现并命名“汶川星”的经历,对叶泉志博士的执着和热爱表示称赞;同时,她也希望叶泉志博士可以与同学们有更多的交流,希望同学们积极学习叶泉志博士的科研精神,主动培养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