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杰,男,教授,www.77729.com院长,博士生导师,2012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董文杰

联系方式

· 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www.77729.com,邮编:510275
· E-mail:dongwj3@mail.sysu.edu.cn

教育经历

· 1983-1987年?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系,气象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 1987-1990年?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天气动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 1992-1996年?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系,天气动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 2015年-? www.77729.com,教授,院长

· 2008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2003-2008年?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主任

· 1999-2003年?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 1996-1999年?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 1994-1995年? 意大利国家研究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访问学者

· 2006-2007年? 加拿大环境部气候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 2000-2000年?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水文系,留学基金项目客座研究员

讲授课程
待定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气候变化、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理论研究。

科研项目

近五年主要科研项目:

1)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CMIP5多模式模拟试验的气候变化集合预估和归因分析研究(首席科学家、项目总体筹划)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减少数值模拟不确定性的方法及其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

3)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地球系统模式中的高效并行算法研究与并行耦合器研制(专题负责人)

4)广东省普通高校国家级重大培育项目:地球系统—社会经济双向耦合模式的研发和应用(项目负责人)

学术兼职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

全球变化亚太研究网络(APN)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中国国家委员会CNC-GEWEX主席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中国国家委员会CNC-CLiC副主席

曾任世界气象组织(WMO)气候应用与服务(CCL)工作组主席

曾任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CLIVAR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获奖及荣誉:

1、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建设突出贡献奖

2、2011年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2010年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2005年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及导师科研奖

5、1999年获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

代表性论著:?

1. Dong WJ*, Yuan WP, Liu SG, et al. China-Russia gas deal for a cleaner China[J].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4, 4(11): 940-942. (IF: 14.547)

2. Wei T, Yang SL, Moore J C, Dong WJ*, et al.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world responsibilities for historical climate change and CO2 mitiga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2, 109(32): 12911-12915. (IF: 9.737)

3. Yuan WP, Liu SG, Dong WJ, et al. Differentiating moss from higher plants is critical in studying the carbon cycle of the boreal biome[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4, 5. (IF: 11.47)

4. Dong WJ, Ren FM, Huang JB, et al. The Atlas of Climate Change: Based on SEAP-CMIP5: Super-Ensemble Projection and Attribution (SEAP) of Climate Change[M].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12.

5. Jiang YD, Dong WJ*, Yang S, et al. Long-term changes in ice phenology of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past decades[J]. Journal of Climate, 2008, 21(18): 4879-4886. (IF: 3.513)

6. Hu YC, Dong WJ, He Y. Impact of land surface forcings on mean and extreme temperature in eastern China[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1984–2012), 2010, 115(D19). (IF: 3.303)

7. Dong WJ, Jiang YD, Yang S. Response of the starting dates and the lengths of seasons in Mainland China to global warming[J]. Climatic Change, 2010, 99(1-2): 81-91. (IF: 3.016)

8. Zhang JY, Dong WJ. Soil moisture influence on summertim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ver East Asia[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2010, 100(1-2): 221-226. (IF: 1.684)

9. Wei T, Wang LN, Dong WJ*, et al. A comparison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simulations from CAM3. 1 with three dynamic cores[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2011, 106(3-4): 295-306. (IF: 1.684)

10. Chou JM, Dong WJ, Feng GL. The methodology of quantitative assess economic output of climate change[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1, 56(13): 1333-1335. (IF: 1.087)

?